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隨收隨付制無法解決年金改革議題(扶養比)

隨收隨付制無法解決年金改革議題
 

一、新聞
專家批勞委會不理勞工聲音/勞保年金硬推乙案 勞團5.1上街頭
年金改革 學者主張隨收隨付制(自由時報2013年4月28日)
節錄
「〔自由時報記者林恕暉/台北報導〕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等多位學者昨批評勞保、退撫基金採取「完全準備」的基金制度,不僅淪為基金經理人垂涎的肥肉,更可能被當權者濫用,一旦遭遇金融風暴就可能破產。林向愷等人呼籲比照德國採取「隨收隨付」制,現職工作者繳多少、已退休者就領多少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這一代養上一代解決問題
所謂「隨收隨付制」,簡單來說,就是今日退休者的退休金由目前工作者負擔,等到目前工作者退休時,退休金由下一代負擔;意即以這一代養上一代、下一代養這一代的方式進行。

林向愷說,採取隨收隨付制的好處是,不論所得增加變慢、少子化,都可透過延後退休年齡,讓實際退休人數減少,工作者變多,就能達到調整費率的目的,大家都犧牲一點,不會引起某一方強烈反彈,只要訂定平均所得替代率,各行業的所得替代率一致,就能解決問題。
林向愷說,透過隨收隨付制實施,搭配瑞典模式的「虛擬個人帳戶計點制」,讓工作時間越長者、退休年齡延後者,退休後享有較高額退休金,這樣更能鼓勵個人延後退休。」

二、扶養比
(dependency ratio)
扶養比(dependency ratio)又稱為依賴指數,
係指每一百個工作年齡(15 至64 歲)人口

所需負擔依賴人口(14 歲以下幼年及65 歲以上高齡人口)之比率
一般可分為扶幼比及扶老比。
此比率愈高,代表具生產能力者之負擔愈重;
反之,比率愈低,則代表具生產能力者之負擔較輕。
如圖17所示,由於少子化及高齡化趨勢,工作年齡人口對幼年人口之負擔將逐漸減緩,但對高齡人口之負擔將逐漸加重。整體而言,每百個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之總依賴人口,將由
97年約38人,
101年降為35人最低點後逐漸增加,
145年增加為91人,
約為目前之2.4倍之多。

資料來源:台灣地區97至145年人口推計及分析
經建會人力規劃處
王玲、樓玉梅、范瑟珍、趙偉慈

三、關於扶老比,台灣目前工作人口所需扶養的老年人口比例 

扶老比 = (65歲以上人口數) / (15-64歲人口數) x 100%
依圖中的數據指出101年扶老比15.2%,推估一比例將逐年上升,至145年時達到71.8%為現在的4.72倍。

四、小結
也就是說若像新聞所說採隨收隨付制在145年時的老年人們能領到的年金原則上只有101年時的 1/4.72 = 21.19%,比五分之一多一些,假設以現在退休勞工月退能領一萬五千來算的話,五分之一是三千元。

(反過來說,若要維持一萬五千的話,那個年代的工作人口要負擔的費用是現在的五倍)

這根本不是勞工們要的!!!
提改革至少有兩點要很明確的提出來
一、要繳多少,要有明明白白的數據
二、退休後能領多少,同樣要有明明白白的數據

其他當然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,可是上述兩點沒講,個人認為一切空談。

 現在很多喊話的改革,都是喊假的,連上述兩點基本的都沒交代!!!
個人相當希望有許多可能的改革方案能夠被提出,但是勞工們到底要什麼?不就是繳了多少,退休之後又能領多少嗎?


很難想像為何在這種人口結構之下,會想推隨收隨付制呢?
勞保若採隨收隨付制,在台灣將來可能形成一個大問題。

五、其他可參考資料
出生人口下降,未來將是倒三角形的人口金字塔
100年台灣人口金字塔
(人口結構其他分析)扶養比
(經建會)扶養比
http://www.cepd.gov.tw/att/files/200908經建專論.pdf  (p61~)

最終應走向確定提撥制(個人帳戶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BloggerAds